受賄五千萬的李鐵不服,抗辯稱,國足主教練不是“國家工作人員”
2025年4月底,湖北某監(jiān)獄迎來了位“大人物”——前國足主帥李鐵。
這個曾在東亞杯上喊出"國足要硬氣"的鐵漢子,如今隔著鐵窗對記者說了句讓人啼笑皆非的話:"我當國家隊教練時,算公務員嗎?"
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,而是他在法庭上甩出來的"救命稻草"……
足協(xié)到底是衙門還是公司?
當檢方指控他受賄五千萬時,他的律師團隊像抓住救命繩一樣咬死一個點:
國足主教練雖然帶國家隊,但在法律上不算"國家工作人員",所以按現(xiàn)行法律沒法按受賄罪定罪。
這話聽著有點荒誕,就像小偷被抓時說"我偷的是假錢不算偷",但背后卻藏著中國足球最擰巴的體制問題。
咱老百姓看球時總納悶:為啥國足成績越來越差,反腐新聞卻越來越多?
李鐵這一嗓子,算是把足協(xié)那層窗戶紙給捅破了。
這事得從中國足協(xié)的"雙面人生"說起。
您要是翻開足協(xié)的營業(yè)執(zhí)照,上面寫的是"社會團體法人",聽起來像是民間組織,可現(xiàn)實中呢?
足協(xié)辦公樓里掛的是體育總局的牌子,領導任命得總局點頭,連國家隊選教練都得走行政流程。
就好比一個人既穿著西裝打領帶走在寫字樓,又揣著公章開介紹信,您說他是白領還是公務員?
2017年那會兒喊得震天響的"脫鉤改革",結果整得跟鬧著玩兒似的。表面上看足協(xié)自個兒掛牌單過了,實際上呢?該管的照樣管,該插手的照樣插手
舉個例子,李鐵2020年當上國足主帥,表面上是足協(xié)選的,可背后得體育總局分管領導簽字同意。
他的工資說是來自贊助商,可贊助商的錢怎么進賬、怎么花,還得足協(xié)財務處蓋章。
這種"半官半商"的身份,讓法律認定犯了難。
刑法里說的"國家工作人員",關鍵看是不是"受國家委派從事公務"。
檢方說,你任命得總局批,管的是國家隊這種公共事務,當然算!
辯方說,我們沒行政編制,工資不走財政賬,就是個職業(yè)經(jīng)理人。
這就好比辯論比賽,兩邊都有理,可苦了法官。
其實啊,這種矛盾早就發(fā)生過。
2015年,某中超俱樂部老總被查時,就因為"俱樂部是企業(yè),職務不算公務"判了無罪;
可2020年,足協(xié)競賽部主任老王又因為"實際行使行政管理權"判了12年。
同樣的事不同的判法,根子就在足協(xié)這身份像橡皮泥,能捏成衙門也能捏成公司。
李鐵當教練時,手里攥著國腳選拔權,這權力說小不小。
進了國家隊,球員轉(zhuǎn)會費能翻三倍,俱樂部贊助費能多拿兩千萬。
足球圈的"大魚吃小魚"生態(tài)
李鐵的“墮落”,就像一部現(xiàn)實版《狂飆》。
咱從他在武漢卓爾當教練說起,2019年球隊保級關鍵戰(zhàn),他把俱樂部老板叫到辦公室:"保級可以,得給我1500萬運作費。"
美其名曰"打點關系",其實就是揣自己兜里。
更絕的是國腳選拔,有年輕球員家長透露,想進國家隊得交"考察費",前鋒線300萬,后衛(wèi)線200萬,說是"看訓練表現(xiàn)",其實誰交錢誰上。
他名下9家公司更是織成一張大網(wǎng):老婆開的體育經(jīng)紀公司專門代理國腳轉(zhuǎn)會,兄弟的青訓基地拿足協(xié)補貼卻連個像樣的訓練場都沒有,就連表妹的廣告公司都能拿到國家隊贊助商的分成。
這可不是李鐵一個人的操作。
2023年那場足壇大地震,足協(xié)主席陳戌源喝茶時被帶走,一查賬,光他辦公室的茅臺酒就堆了半間屋,涉案金額3個億。
裁判頭子收錢吹黑哨,聯(lián)賽部大佬明碼標價賣名額,就連地方足協(xié)的小嘍啰,都能在青訓審批上吃拿卡要。整個一食物鏈啊
李鐵能當上國足主帥,也是給陳戌源送了200萬"見面禮",相當于花錢買了個"部級崗位",然后再靠手里的權力把錢賺回來。
這種"花錢買官,當官撈錢"的循環(huán),把足球圈變成了菜市場。
您看看足協(xié)的結構就明白:表面上管聯(lián)賽、管國家隊、管青訓,實際上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能變現(xiàn)。
俱樂部靠房地產(chǎn)老板輸血,老板們花錢可不是為了情懷,是想通過足協(xié)拿政策
青訓體系更是成了政績工程,地方足協(xié)為了完成"U15球員注冊量",逼著俱樂部湊人數(shù),根本不管孩子能不能踢出來。
李鐵的經(jīng)紀公司就是在這種環(huán)境下如魚得水,把球員當商品倒手,轉(zhuǎn)會費抽成15%,國腳資格抽成30%,比中間商賺得還狠。
老百姓看球時罵球員技術差,卻不知道好多有天賦的孩子沒錢送禮,根本進不了職業(yè)隊的門。
這一判到底動了誰的奶酪?
2025年3月的終審判決,有句話特別關鍵:"雖無編制,但實際履行公共管理職責,構成國家工作人員主體資格。"
這話啥意思?就是說甭管你有沒有公務員編制,只要你手里握著公共權力,比如選拔國腳、審批聯(lián)賽資格,那你就是"國家工作人員",貪錢就得按受賄罪判。
這一判,相當于給體育界反腐立了個新規(guī)矩:別拿"我是企業(yè)身份"當擋箭牌,權力在哪,責任就在哪。
來源于網(wǎng)絡
這對中國足球意味著啥?首先是足協(xié)那些"編外官員"慌了。
以前好多人覺得,我不在編制內(nèi),拿點好處不算貪,現(xiàn)在知道了,哪怕你是借調(diào)的、聘用的,只要管著公共事務,伸手就會被抓。
李鐵案只是掀開了一角,后面還有更多的改革要做,比如青訓體系去行政化、聯(lián)賽財務透明化、球員轉(zhuǎn)會市場化。
踢足球靠的是腳底下的功夫,不是腰包里的鈔票。
結語
李鐵被判20年,是個教訓也是個開始,希望這一判能讓那些還在打歪主意的人明白:
畢竟,真正的足球精神,是公平、是拼搏、是純粹,而不是把好好的運動搞成權力與資本的游戲。
中國足球想翻身,先得把自己的"身份"弄明白到底是衙門還是公司,是服務者還是管理者。
只有把這層窗戶紙捅破,把規(guī)矩立起來,才能讓球員在球場上流汗不流淚,讓球迷看球時罵人不寒心。
參考資料
界面新聞:《涉案近1.2億,李鐵案二審維持原判刑期20年》2025.4.30大皖新聞:《李鐵二審獲刑20年 律師:彰顯法律對足球領域腐敗零容忍態(tài)度,如不服可申請再審》2025.4.30央視新聞:《駁回上訴!李鐵二審獲刑20年》2025.4.30
舉報
評論1
下一篇:返回列表